当前位置:平台首页>新闻动态>2万亿投资“织”配电网专项企业债将配套发行
新闻聚焦
2万亿投资“织”配电网专项企业债将配套发行
发布时间:2015-09-25 来源:中国发展网 作者:佚名 网络编辑:网络编辑 浏览次数:2030 次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和《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两个文件(以下简称“两个文件”),明确将全面加快现代配电网建设。

两个文件提出,通过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有效加大配电网资金投入。2015~202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其中2015年投资不低于3000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除了财政支持,两个文件特别提出将发行配电网建设改造专项企业债券,鼓励配电网项目实施主体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专项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中期票据等方式直接融资。

我国为何要推动配电网建设改造?建设改造重点在哪?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日前在全国配电网建设改造动员大会上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三项措施促进配电网建设改造。

配电网建设改造5年目标敲定

由于我国电网建设曾长期“重发轻供不管用”,配电网建设滞后,问题日积月累,配电网结构薄弱,供电能力不强,可靠性不高,一些地区“低电压”、“卡脖子”等问题突出。

我国电网的主网(供电企业输电的主要网络,是配电网之上到发电厂之间的网络)建设速度以及可靠性都可与国际一流水平国家相比,但是配网(直接向最终用户供电的线路称为配电线路,由配电线路组成的网络叫配电网络,简称配网)建设却一直落后。一方面是缺乏长远的规划,另一方面也是资金有限。虽然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停电现象并不明显,但是我国的电力资源及分配很不平均,有的地区仍然缺电严重,供电质量难以保证。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教授曾江介绍,我国历来对发电厂建设很重视,输电不重视,配电更不重视,这些年虽然有所好转,但以前的历史欠账太多,电网建设薄弱,导致满负荷用电,出故障的几率会增加。

根据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2.59小时,尽管这一数字仅仅是1991年的1/40,但相对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供电质量有待改善。

近年来,我国政府及国家电网公司对配网建设高度重视,配电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电网公司在2013年年中工作会议中提到,“发展配网建设是当务之急”,第一次把配网建设提高到最优先级别。

“近些年,配电问题受到了各级政府重视,虽然不如主网投入大,但也花费了巨额投资改善,应该说我国配电网建设已经摆脱了原有的落后局面。”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介绍说。

本次出台的两个文件显然是要在当前基础上更进一步。两个文件提出,将用5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加大我国配电网建设改造力度。

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中心城市(区)智能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大幅提高,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小时,供电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镇地区供电能力及供电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供电可靠率达到99.88%以上,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0小时;乡村及偏远地区全面解决电网薄弱问题,基本消除长期“低电压”,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

而对于为何要如此“大动作”推动配电网建设改造,努尔·白克力强调,配电网建设改造意义多重,既能够保障民生、拉动投资,又能够带动相关制造业水平提升,为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孕育发展,由智能电网、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等构成的“能源互联网”势在必行,而智能配电网是“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环节。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就是要加快配电网的智能化升级、提升适应性,提高配电网的核心竞争力,并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努尔·白克力指出,当前大气污染形势严峻,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实施电能替代已迫在眉睫。根据国家能源局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及电力专项规划,经初步测算,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最大负荷将分别达到2014年的1.4倍左右,配电网建设亟须加快。

努尔·白克力特别强调,推动配电网建设改造既要“抓规划”,又要“抓项目”,2020年前要建成60个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建设示范区,提高装备水平,促进节能降耗是重点。

“十三五”年均投资3400亿元

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电网输配电投资是电源投资的1.2倍左右,配电网投资是输电网投资的1倍多,而中国配电网的投资还不到输电网的一半。

本次发布的两个文件特别提出,将通过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有效加大配电网资金投入。

2014年,我国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额为1700亿元,而根据两个文件提出的目标,2015年这一数字将不低于3000亿元,较2014年有近80%的增长。

不仅如此,两个文件还明确,2015~202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也就是说,“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投资将达到3400亿元,比2014年翻一番多。除此之外,预计到2020年,高压配电网变电容量达到21亿千伏安、线路长度达到101万公里,分别是2014年的1.5倍、1.4倍,中压公用配变容量达到11.5亿千伏安、线路长度达到404万公里,分别是2014年的1.4倍、1.3倍。

安信证券此前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急需相关领域投资带动增长,配电投资将是首选领域之一。

如此巨额投资当然不能仅依靠财政支持,两个文件提出,将结合输配电价改革,将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纳入电网企业有效资产,将运营成本计入准许成本,通过电价回收,保障合理收益。

韩晓平提醒,这一举措有可能会导致消费电价的提升,最终将配电网建设成本转嫁到用户身上,还需要其他政策配套。

完善配套政策对于配电网建设改造至关重要。对此,两个文件明确了鼓励配电网项目实施主体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专项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中期票据等方式直接融资。在综合管廊建设方面,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融资,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完善特许经营制度。拓展金融融资渠道,创新配电网建设改造融资服务,积极推动投资、金融机构与电网企业建立投融资服务平台。

在全国配电网建设改造动员大会上,努尔·白克力也强调在三个方面来完善配电网建设改造的配套政策:

一是研究增设城镇配电网建设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落实专项建设债券基金安排。调整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增加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发挥好引导带动作用。

二是指导企业债券和专项债券发行。密切跟踪配电网领域融资现状、难点,探索担保增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简化发行程序,出台《配电网建设改造专项债券/企业债券发行指引》。

三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配电网投资。通过增量配电网、售电侧投资的放开,投资渠道的拓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电网建设投资,加快配电网发展,促进配电网运营效率和服务提升。

而对于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认为,我国配电网的发展空间并非无限,投资必须投在有需求的地方,切忌无效投资。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收缩